煤矿主斜井胶带机承担着煤矿原煤输送的主要任务,它由承载的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的连续运输设备。目前主斜井胶带机的胶带多采用强力钢丝绳芯、阻燃、抗静电胶带。由于此种胶带强度大、重量重,所以就加大了胶带下放敷设时施工的难度,对胶带机的安装和胶带的下放敷设、硫化连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矿井的斜井井巷在建设时,由于多种因素的要求其倾角均在16度左右,甚至坡度更大,这样胶带在下放敷设时就有了较大的下滑力,而此下滑力就是造成重大事故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在胶带机的安装施工中,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胶带下放敷设时的下滑力就成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
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在井口设置2至3付机械卡,利用人工松紧机械卡螺丝的方法来达到减少或增加摩擦力的目的,从而克服胶带的下滑力,使胶带能够按照预计速度进行下滑。但是,经过长期工程施工的经验和观察,此方法由于是多人同时操作,对工人的体力和思想的集中度要求都很高,而又存在着操作熟练程度的差异,使用起来胶带失控的机率还是较大。其主要表现为:人工在控制下放胶带速度螺丝扭矩较大时,胶带停止下滑;扭矩较小时,胶带下滑过快,特别是通过胶带硫化接头处,因胶带厚度有一定的变化,胶带下放的的操作难度就更高,而当下放速度过快时,人工操作就有来不及拧紧螺丝来制动胶带下滑情况的发生。
所以,单一使用传统方法,如若操作不当就有损坏胶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经过多次仔细的理论论证,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中又增加了液压制动装置及盘形制动闸,此液压系统通过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的调试和改进,现已达到了安全、平稳、可靠制动胶带的目的,且保证了胶带不受损伤。胶带敷设下放的工期比以前缩短了很多,施工的效率和施工安全都提高了,对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新元公司主斜井胶带机安装在设备到货未达到预定目标,施工作业不饱满的情况下,由于有了此项液压系统,就能在井上提前进行胶带的全部硫化连接,而不像以前硫化连接一卷下放一卷的方法。这样,我们在组织工程时,就能井口、井下、地面同时作业,从而提高工效,缩短工期,并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作业。
施工流程
勘察现场(确定胶带硫化场地和存放场地)—施工准备(搭建临时设施)—设备开箱出库—胶带硫化、机架安装—胶带下放—硫化合环头—试运转。
施工准备
在主斜井井口,用2根工字钢制作承重构造柱,以承受机械卡制动时的下滑力。在井口两驱动滚筒之间安设液压制动装置。在井口搭建胶带下放用临时托滚架、硫化平台等。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本液压系统是一台15KW—4极电机带动一台25 MCY14—1B型定量柱塞泵提供动力。系统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常用部分即:9、11、13三个千斤顶;第二是备用部分即:10、12、14三个千斤顶;第三是蓄能器储能应急部分,即:系统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依靠液压系统蓄能部分完成正常工作。
正常工作时,压力油泵2经单向阀4,一部分经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双向液压锁11、分路块13进入工作执行部分;一部分经截止阀6进入蓄能器7储存压力油,以备应急使用。
启动备用部分时,压力油泵2,经单向阀4,一部分经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双向液压锁12、分路块14进入工作执行部分,备用使用。
系统压力设定为20Mpa或24Mpa,当系统正常工作时,压力油经卸荷溢流阀卸荷。
三位四通换向阀中间滑阀机能为“0”型,常用部分正常工作时,操纵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反之,启用备用部分时,操作手动换向阀10,而手动换向阀9处于非工作状态,闭合。
截止阀6排液手柄处于常开状态,放液手柄处于常闭状态。只有在检修蓄能器或给蓄能器充气时,才打开截止阀排液。
此液压制动装置的投运,不仅提高了在施工中的安全系数,而且也从实质上减轻了劳动力的投入。从传统的机械和人工来制动的方法转换成一个人就能操作的液压制动装置,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越。煤矿生产中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斜井胶带机安装过程中,对安全的考验更高,同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高,而斜井胶带机施工的关键就在胶带的敷设上,而液压制动装置,恰恰填补了在胶带敷设这块存在的空缺,从而是我们更安全可靠的完成整个工程。
从工程组织上看,在主斜井胶带机安装工程中,胶带在井上全部硫化连接好后,然后再集中下放敷设,这样的施工工序对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工期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落实、工程实施的衔接都有积极作用。
在当今煤矿生产的大情景下,安全对于一个矿井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什么比抓安全更重要的事情,即使是生产。加强管理,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意识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排除,去创新,去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抓意识和行动,从思想上去落实不安全不生产的方针,从行动中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从而减少事故发生。此次斜井胶带敷设由机械卡创新为液压制动装置,这就是我们在生产中发现了安全隐患,然后不断地去摸索,去实践,从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并得以实践成功,对其他方面的工作相信都会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