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在有窒息性气体环境中时,窒息性气体导致人体呼吸系统终止呼吸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就是中毒窒息事故。预防中毒窒息事故应根据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窒息性气体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通常,预防中毒窒息事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冬天屋内生煤炉取暖必须使用烟囱,使“煤气”能够顺利派到室外。 (2)在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应经常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设立一氧化碳警报器和红外线一氧化碳自动记录仪,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变化。 (3)进行煤气生产时应定期检修煤气发生炉和管道及煤气水封设备,防止一氧化碳泄漏。 (4)生产场所应加强自然通风,生产一氧化碳的生产过程要加强密闭通风;矿井放炮后必须通风20分钟以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 (5)进入一氧化碳浓度大的场所工作时,须戴防毒面具;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作业时最好多人同时工作,便于发生意外时自救、互救。 2.预防氮氧化物中毒 (1)酸洗设备及硝化反映锅应尽可能密闭和加强通风排毒。 (2)定期维修设备,防止毒气泄漏。 (3)加强个体维护,进入氮氧化物浓度较高的场所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3.预防氯中毒 (1)严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 (2)排放含氯废气前须经石灰净化处理。 (3)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必须戴防毒面具。 4.预防氢氰酸中毒 (1)加强密闭通风。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氰化物的保管、使用和运输应有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专用制度;用氰化物熏仓库是要防止门窗漏气,并须经充分通风方可进入。 (3)加强个体防护。应配备防护服、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滤料)或供氧是防毒面具;车间应配备洗手、更衣设备以及急救药品。 (4)操作工人在就业前应进行体验,上岗后还应定期体检。 5.预防硫化氢中毒 (1)改进工艺,减少硫化物的用量。 (2)加强密闭、通风,经常测定车间硫化氢的浓度。 (3)排放硫化氢以前,应采取净化措施。 (4)加强个体保护。进入具有硫化氢中毒危险的场所时,应先对环境毒情进行检测,并采取通风置换,戴防毒面具等措施。进入井、坑作业,应带好和拴牢安全带,佩戴氧气呼吸器面具,使用信号联系,并有专人监护。 (5)在有硫化氢的生产中,要按工艺严细操作,防止失控。 (6)有神经、呼吸系统疾患,眼睛等器官有明显疾患者,不应从事硫化氢的作业。
上一篇: 某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 氯气中毒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点击下载本页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