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安全生产不仅是国家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自身需要。安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是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安全生产,很大程度取决于员工的安全素质。只有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才能使员工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的频率,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一、企业安全教育的状况
⒈国家对安全教育的要求
国家新的安全管理体制的确立,明确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单位。《安全生产法》第20、21、22、23、36、37、39条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责任、要求和内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最近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3号令),意在为了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规定,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生产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并明确了每级的培训内容:
厂(矿)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厂(矿)级安全培训除包括上述内容外,应当增加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⒉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⑴人员的素质差异大
对于新进厂员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存在着两点差异:一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来自各地的农务工,他们中有些是初中毕业,甚至是小学毕业;有些则是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是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有的是在企业工作过的;有的参加过工作,但没在企业工作过;有的则从来没参加过工作。对于从没进过工厂工作的新员工,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企业的安全教育,所以安全意识和素质相对低一点;对于曾经在工厂企业工作过的新员工,他们虽然不了解新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但是他们可能曾经接受过安全教育,有一点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素质相对高一点。
⑵安全教育的投人不足
有些企业,对员工新进厂的安全教育通常以各级的安全管理人员当授课老师,新进厂一个员工,就授课一个,没有专门的讲课老师、授课场地和教材(讲义);有的企业只在大小会上顺带叮嘱安全注意事项,没有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有的企业没有针对本企业的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所以,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
⑶师资问题不少
讲课者多是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他们都是兼职“老师”,懂得一点安全知识,除了少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外,相当一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系统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多数授课者没有接受过教学技巧和教学要求等知识的培训,不知教学的目标、不会编写教案、不懂得如何在课堂上与学员交流,他们可能不知如何因材施教、不知学员的心理变化,没有教学经验。他们用单调教学方法,实行满堂灌,由安全管理人员在讲台上讲课,学员在下面听,划画教材,做做笔记,经常会出现“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睡觉的现象。听完课后考试。闭卷考试可能让学员强制性地记住一点知识,开卷考试就不用说了,这边授课者讲完课,那边听课者已经把上课的内容忘的七七八八了。所以,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企业员工素质差异大、安全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问题等,使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效果不良,甚至流于形式,与国家对安全培训教育的要求存在不少矛盾,员工的安全素质与意识提高不快,成为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绊脚石。所以,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的效果,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意义
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工作,关系到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员工安全意识强,安全素质高,就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自觉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自觉反“三违”,做到“三不伤害”,所以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教育的效果,对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降低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和减少职业危害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又是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工作。因此,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也同样是一件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如何创建安全培训新模式,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利用有效的资源尽快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成为安全管理工作新的课题。
三、创建安全培训新模式,利用有效资源,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1、根据人员的文化水平不同,尽可能因材施教
由于企业招进的员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企业里工作的安全素质起点也不尽相同,这时,有可能的话应根据其文化水平分门别类地进行安全教育,因地制宜灌输安全知识,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用于全员性的安全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培训,这样有利于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增强岗位作业的安全可靠性。如进行生产工艺知识、机电、尘毒危害、防火防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的培训。
2、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制定“三级”安全教育的教材
根据国家关于安全培训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本企业各级安全教育的统一教材,使安全教育的内容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只有这样,防止不同老师讲课,因其工作经历和专业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讲课内容,才能确保安全教育不走样。
3、在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中,培养一批兼职老师,提高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在安全培训中,教师和学生看起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其实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教师“教”知识,学习者“学”知识。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传递知识,完成教学目标;鼓励和教会学习者主动、严谨、创造地思考(学会学习)。教师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课程(教学内容)的研制者、团体(学习组织)的领导者,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学习者则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由于“三级”安全教育中,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的安全教育多是由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兼任,所以,要对相应级别的“兼职老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学习一些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等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好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与之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一项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另外,记忆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结论,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发现,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三天后则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降为40%;如果视觉和听觉并用,三小时后能保持90%,三天后可保持75%。所以,同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活动,可以提高学员的在课堂的记忆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创建安全教育新模式,选择和设计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并进行合理组合,是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
⑴改单向传授知识为双向传递。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即口述加板书的方式,而“学员”在课堂上则主要处于接受者的位置,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并以笔记、抄笔记的方式来完成课程任务。信息传递途径是单向的,由教师推向“学员”,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推动力。从知识掌握情况看,听课的遗忘率很高,研究表明,无论多么精彩的讲课,也不能始终如一地抓住学生,不利于安全知识的掌握。如厂级安全教育的“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等安全技能训练知识,可先由教师讲要点,然后找学生上讲台演示,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习,同时也给讲台下的学生做一次复习,加深实操的印象。
⑵改“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问”和“设疑”是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因为有些常规性的内容,一味按常规讲授,会使人感觉枯燥。在全员安全培训或三级安全教育的厂级和车间及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讨论法”,以对学生启发和引导。如厂级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教师可先就一般公民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来启发学员,并提出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和关系等问题,这样,通过教师和学生互相的交流,教师进行传递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增强记忆,掌握知识。对于日常的安全态度教育,如安全思想教育、法规教育、安全方针政策的教育等内容以及岗位危险源和有害因素辨识,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意见等方式来启发学员。
⑶改“粉笔加讲稿”的课堂教学为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对于缩短教学时间,降低学时有明显的作用。例如,以幻灯片教学,提供色彩鲜明的图片,能提高学习效率。据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5%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可以看出,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占其所获得的总信息的94%。
对于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的车间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的安全培训,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如把上述知识制作成幻灯片、图片或影视短片等形式,以讲授法的方式传授安全知识。对于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有关事故案例,可让员工预先模拟,重现事故发生的情形,拍成短片;对于各类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教育内容,可把平时演练的过程拍成完整的短片,作为安全教育的素材。据实践证明,一般可以降低20%左右的学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率30%左右,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⑷改“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单一呆板的封闭式课堂授课方式限制了学院的视野和思维,最终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而开放式课堂教学则弥补了以上不足。如新进企业的员工,他们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工艺流程、设备与设施的情况,这时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即带领“学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企业的生产流程、重点危险部位(危险源),使新员工对企业有一个初步认识,初步了解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设备设施的使用(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的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对于班组级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等安全培训,应该由班组长在生产现场做示范和讲解。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还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加深了对安全知识的记忆。
总之,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机组合,调动学员(职工)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把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到各层次和每个岗位,就能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就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使安全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
上一篇: 建设工程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下一篇: 动火作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