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安居煤矿是济能发集团的第一座千米深井,主井深度为998m,副井设计深度为1008 m,井筒深、地压大。矿区采掘面地处北湖北端,东距京杭运河仅2公里,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经过千百年的地壳运动,地下岩体断裂交错,节理发育,丰富的水资源渗入地下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地下含水层。2012年是安居煤矿二期工程全面展开,井巷掘进施工多点推进的关键年。目前,二期工程施工受到人员新、环境新、设备新"三新"因素的制约,安全生产经受着严峻考验。安居煤矿坚持以人为本抓安全,健全制度抓落实,在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领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科学的煤矿安全事故防控体系。
??????? 一、以人为本强素质,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前提和基础。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主要方面,可以说,安全对煤矿来说是"天字号工程"。但是,长期以来安全文化的缺失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在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安居煤矿在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和深化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把安全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起适应煤炭特殊作业环境和实际情况的本质安全文化。
??????? (一)充分发挥安全文化作用,大力倡导本质安全理念。安居煤矿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具有的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和提升性等重大作用,使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深植于广大员工心中,为安全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通过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实现了干部职工由"违章蛮干"到"规范操作"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到"主动预防"的转变,由"抓安全靠他律"到"保安全靠自律"的转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在安全日常工作中大力倡导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的安全为天、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安全-我的责任、抓安全就是行善积德、有情制度无情管理、行从其准动从其章、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创新提升、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好的企业就是一所好的安全学校等一系列安全理念、安全价值理念、安全责任理念、安全道德理念、安全制度理念、安全标准理念、安全作业理念、安全发展理念、安全预防理念、安全培训理念,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认识到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 (二)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水平,确保循序渐进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提高人的安全生产精神。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生命,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为核心,以宣传教育灌输为主导。重点抓好了"三基"工程,即抓基层-强化区队、班组建设;抓基础-提高安全工程质量和装备水平;抓基本功-强化技能训练和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同时把打造学习型组织作为抓好"三基"工程重要的途径,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激活员工的创新精神,激励员工的安全责任感。二是狠抓安全生产作风。安居煤矿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影响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以安全宣传(安居煤矿建立地面安全文化长廊、井口设立许愿台,用亲情呼唤固化安全意识,让大家看到的是心存暖意的宣传标语,不在是空洞式说教和强迫式的倡导,处处充满人间的真情)、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为手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面对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轨。通过人本精细管理,使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抓基本素质-打造本质型安全员工。通过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实现安全生产,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三是提升安全生产形象。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的沉淀,是煤矿员工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动和物质表现的统一。安居煤矿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除了关注企业中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提升了企业自身安全生产形象。
??????? (三)完善员工培训机制,为本质安全生产奠定基础。安居煤矿培训办公室根据人员新、环境新、设备新"三新"因素的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情况,制定了《安居煤矿筹建处教育培训大纲》,以强化职工岗位操作技能、辨别和处理事故隐患能力、培育知识型员工为重点,分工种、分层次组织了全员安全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区队内部培训和准军事化管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行为进一步规范,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开展"创建学习型区队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对新招收人员、疲劳人员等安全"不放心人",加强教育引导,必须达到应知应会。对新设备,在安装初期安排专人跟踪培训学习,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联系厂家技术员来矿讲解设备运行要求,对设备的操作进行实践考评。通过进一步的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